当前位置:首页 > 日韩明星 > 正文内容

刘忠河女儿刘媛照片

小永子娱乐2022-11-22 08:31:44日韩明星1654

刘忠河,河南商丘人,国家一级演员,被称作豫东红脸王、豫剧“马连良”。他唱腔古朴、豪放、大方、独特,自成一派。他弟子众多,戏迷遍布全国,为弘扬豫东红脸艺术常年工作在一线、下乡演出,把戏曲艺术挥洒在华夏每一片土地上。他年逾古稀,依然风姿飒爽、宝刀不老。聆听刘忠河,一起感受豫剧刘派的艺术魅力。

自1980起其唱段即被录制成唱片发行全国及东南亚各国。其代表剧目有《打金枝》、《三打金枝》、《血溅乌纱》、《十五贯》、《辕门斩子》、《清风亭》、《三哭殿》等。

刘忠河,豫东八大红脸王之首。河南 商丘人。国家一级演员,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,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,商丘市豫剧团名誉团长,河南省政协委员、河南省戏曲家协会理事。“八大红脸王”源于唱片公司所录制的影碟唱腔专辑,刘忠河、张枝茂 、 刘新民 、 索文化 、 洪先礼 、 谢庆军 、 朱坤芳 、 陈传明 并称为豫东“ 八大红脸王 ”。1955年,入红星剧校(1956年改名为商丘地区豫剧团)。1957年底,考入河南戏曲学校,先学“净”角。在校期间,刘忠河曾得到河南豫剧界名人 高连荣 、 张子林 、 马双枝 、田来印、 汤兰香 等人的言传身教。1961年,提前毕业后,回到商丘地区豫剧团,时年17岁。刘忠河塑造了不同人物形象,才华得到展示。文革期间,文革后,刘忠河在继承 唐玉成 的唱腔基础上,结合自己嗓音特点演出了《 十五贯 》,在当时的老豫东剧场进行头场演出时,刘忠河第一句唱腔刚落,台下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。从此,《 十五贯 》一炮走红。1980年,他代表豫剧 豫东调 被邀请去河南省参加首届豫剧流派汇演,又以一出《 打金枝 》轰动省城。该剧在电台播出后,迅速唱响了豫鲁苏皖四省。1986年,中央电视台专门录制了刘忠河演唱的《 打金枝 》、《三打金枝》、《 血溅乌纱 》和《 三哭殿 》等。从此,刘忠河的“红脸”唱腔,响遍大江南北。同时刘忠河也名满海内外,被人称为“豫东红脸王”。

刘忠河

1943年,一个秋露凝霜的清晨。大刘乡(今梁园区刘口乡)大刘庄村民刘鸿 卿外出办事的途中,路过张菜棚村口时,在路旁发现一个奄奄一息的婴儿。他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抱起地上那个单薄的襁褓。这个弃婴面黄肌瘦,浑身冰凉,哭哑了嗓子,尚存一丝微弱的气息。脖子里长着一个大脓疮,样子吓人。看到这种情景,善良的刘鸿卿心头猛地一酸,眼含热泪抱紧尚有一丝生还希望的婴儿匆匆赶回家中。这个当年被人捡来的弃婴,便是在全国戏曲界享有“豫东红脸王”美称的国家一级演员、著名表演艺术家———刘忠河。

关于自己的身世,刘忠河介绍说,据其父亲和当地的老人们讲,那个婴儿是在1943年秋天,一支由山东曹县南下的部队途经大刘乡时丢下的。究竟是哪个番号的部队,在当时那个多事之秋,部队又是深夜经过,没有人知道。

刘鸿卿把婴儿抱回家中,经过四处寻医,刘忠河大病终于痊愈。刘鸿卿坚信:大难不死,必有后福。慈善的母亲常常将正在院中欢跑的刘忠河一把揽在怀中,抚摸着他的“茶壶盖”头,对懵懂的刘忠河说:“人家都说咱家祖坟风水好,今后是要出大官的!”

幼年的刘忠河天资聪明,伶俐可爱。黄河故道边那个绿树环绕的乡村,到处撒满了他和小伙伴们欢跑的身影。童年的歌声,总是伴着春日的鸟声、夏日的蝉声、秋天的虫声和冬日的风声,在村里来回飘荡。让刘忠河最难以忘怀的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去“护秋”。田间,皓月当空,秋虫呢喃,月光下故乡那片飘溢着五谷芳香的一望无际的青纱帐,引发了他无数的遐思和梦想。

1949年初,在解放战争“隆隆”的炮声中,7岁的刘忠河和伙伴们唱着“来来,大家一起去上学”的歌谣,高高兴兴地走进乡村学堂。当时的学堂是解放前由山西人在当地所创办的南公馆。刘忠河还清晰地记得,正对学校大门的墙壁上,有一块色彩斑驳的“青天白日”旗。

大刘乡地处豫鲁冀三省交界处,素有“鸡鸣闻三省”之称。当时,大刘乡是一个大集镇,商贾云集,热闹非凡。父亲刘鸿卿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,但头脑精明、不甘于贫穷,他经过多方努力伙同他人在大刘乡镇上开办了一家杂货行。刘忠河的记忆中,杂货行的生意总是很忙。父亲很少能够顾得上他。杂货行里还雇佣了几个伙计,跑里跑外,忙个不停。每年秋天收购棉花时,院子里的棉花堆得像小山。尽管父亲每天早出晚归,苦心经营,到头来却只是勉强维持生活。

不久,母亲不幸去逝。痛失母爱的刘忠河随着父亲来到商丘。父亲依旧同别人合伙开了一家杂货行。为了能让儿子将来光宗耀祖,父亲把刘忠河送进商丘二校(时称二完小,现为回民小学)读书,直到1955年。在这中间,刘忠河度过了人生中最痛苦的经历。

继母经常虐待刘忠河,不让他吃饱饭。每天放学后,继母便拿出在家纺织的白羊肚手巾和腰带,让刘忠河拿到街上叫卖。父亲每天所给的1毛钱的饭钱,对正长身子的刘忠河来说,显得有点苛刻。肌肠辘辘的刘忠河,手捧着手巾,肩上挂满腰带,走进车水马龙的火车站广场,费尽心力还卖不掉一条手巾,回到家里,总免不了遭到继母的白眼。

对于父亲,刘忠河充满尊敬和感激。晚上,刘忠河常常跑到杂货行里给父亲作伴。躺在被窝里,他心疼地看着父亲趴在昏黄的油灯下,“劈里啪啦”地打算盘,他发誓将来自己一定要报答父亲。

冬天的深夜,寒风凛冽,冻醒了的刘忠河从家哆哆嗦嗦地跑出来。刺骨的寒风中,刘忠河缩紧了脖子,裹紧上衣,沿着灰蒙蒙的马路跑个不停,找到家饭店,就蹲下来,背靠火炉,睡上一夜。有时,就干脆跑到火车站票房的角落里缩成一团,熬上一宿。

声明:本文由风闻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baguagu.net/rihan/12709.html

标签: 刘忠河

相关文章

刘忠河的徒弟名单及图片 梨园老照片

刘忠河的徒弟名单及图片 梨园老照片

刘忠河,河南商丘人,国家一级演员,被称作豫东红脸王、豫剧“马连良”。他唱腔古朴、豪放、大方、独特,自成一派。他弟子众多,戏迷遍布全国 为弘扬豫东红脸艺术常年工作在一线、下乡演出,把戏曲艺术挥洒在华夏每一片土地上。他年逾古稀,依然风姿飒爽、...

黄爱菊是刘忠河的媳妇吗

黄爱菊,女,河南商丘人。出生于1938年,主攻旦角,国家二级演员,豫剧界的“豫东黑牡丹”。河南省第五届政协委员,商丘市第三、第四、第五届政协委员。代表剧目有《打金枝》(饰国母)、《穆桂英下山》(饰穆桂英)、《三哭殿》(饰银屏公主)等,以吐字...

刘忠河的徒弟名单 豫东皖北红脸王

刘立河,原名张连忠,河南郸城人,现任安徽省界首市豫剧团团长,阜阳市刘立河豫剧团团长。国家一级演员,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刘忠河的亲传弟子。主要作品有《三打金枝》、《小红袍》、《回龙传》等 中国黄山艺术节金奖得主,被誉为豫东皖北红脸王。 他嗓音甜...

刘忠河大女儿照片 高清剧照抢先看

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,营造和谐融洽的喜庆氛围,展示全国豫剧院团传承艺术戏曲文化,推动戏曲艺术繁荣兴盛。8月19日晚上,商丘市梁园区豫剧二团,豫东红脸王刘忠河代表作《打金枝》如约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。 与首都观众见面。跌宕起伏的剧情,优美的...